大众生活网

揭示 Neuralink 在马斯克规划中的未来蓝图——明年底诊视障、2028年人机互联

6月27日,Neuralink脑机接口团队在一场持续1小时的发布会上展示了最新的技术成果和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作为脑机接口领域的领军企业,Neuralink目前已有7名受试者参与其临床试验项目,其中包括4名脊髓损伤患者和3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

这些受试者平均每周使用设备约50小时,最长可达100小时。通过Neuralink的"心灵通"系统,他们能够仅凭脑信号控制游戏操作、书写文字,并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例如,一位名为Alex的脊髓损伤患者已经实现了用意念控制虚拟机械手完成"石头剪刀布"等动作。

当前,Neuralink已形成三大核心产品线:

"心灵通":针对运动障碍患者设计的64通道设备,可实现脑控电子设备和机械臂操作。例如,在实验中已成功实现了特斯拉机械手与人脑指令的协同控制。

"盲视":专注于视觉重建技术,通过高精度电极刺激视觉皮层。目标是在2026年让患者实现黑白轮廓识别,并进一步探索与VR/AR技术融合的可能性。

"深入":面向神经调节领域,通过深部脑电极植入来调控异常神经元活动。目前针对帕金森病和抑郁症的治疗方案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发布会上还展示了Neuralink第二代手术机器人,其将电极植入速度提升至每根1.5秒(相比上一代提升了11倍),并可将电极植入大脑皮层下50毫米区域。这些技术改进为更精确的脑机接口操作提供了可能。

根据Precedenceresearch的数据,2024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约为26.2亿美元,并预计到2034年增长至12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35%。目前,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已实现商业化,而侵入式和半侵入式技术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我国也在积极布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将其列为"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攻关方向,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未来,这项革命性技术有望在医疗康复、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释放巨大潜力。

责编:戴露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