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A股42家上市银行资金面变化的研究观察,2024年机构投资者整体呈现出配置回暖的趋势。被动基金存续规模显著增长,并持续增加对银行股的投资配置;与此同时,主动基金也逐步提高其持仓比例。险资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增配空间和积极的配置意愿,北向资金则在经历了波动后趋于平稳,并继续保持高配状态。
展望未来,公募新规带来的正向影响叠加险资对于稳定回报型权益资产需求的持续性,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进一步增配的空间。在银行股投资策略方面,资金面变化是长期逻辑的核心考量,短期内有助于夯实板块估值下限,而重新评估净资产则是投资决策的关键逻辑。
以下是相关最新观点:
旨在全面解析A股42家上市银行的资金面变化趋势,为后续分析银行股资金面变动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强调银行板块估值上行的核心驱动力在于人民币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下,对重估银行净资产的投资逻辑进行重新阐述。
从银行A股股东结构来看,机构投资者的配置呈现回暖态势。截至2024年底,42家上市银行总市值达13.6万亿元,其中A股总市值为9.42万亿元,A股市值自由流通部分为2.69万亿元。具体分析显示:
1)控股股东在经营战略和公司治理中占据决定性地位,以财政国资为代表的控股股东或第一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超过60%;
2)机构投资者对流通盘的影响日益显著。截至2024年底,主动公募、被动基金、保险资金和北向资金这四类核心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银行股自由流通市值的比重达到23.9%。
机构投资者在2024年的配置行为呈现积极增持态势,但不同类别间策略有所分化:
1)被动基金:存续规模实现显著增长,持续增配银行股。截至2024年末,被动指数基金净值同比增长73.5%,持仓银行市值占基金净值与行业自由流通市值比例分别提升至7.32%和8.55%。
2)主动基金:银行股持仓规模稳步增加,重点配置高景气银行与国有大行。截至2024年末,主动权益基金持仓银行市值及其占行业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分别提升至971亿元和3.34%。
3)保险资金:在低利率环境下,对稳定回报型资产的需求持续存在。预计未来险资将通过FVOCI科目进一步增配股票资产。
4)北向资金:银行板块维持第二大持仓行业地位,偏好高股息国股行。2025年以来持仓占比趋于平稳。
未来展望:
1)被动基金预计将从快速增长转向稳健发展;
2)公募新规将对主动基金的配置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3)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金对稳定回报型资产的需求依然强劲;
4)北向资金的流向将主要受宏观周期和市场情绪的影响。长期来看,包括险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提升和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内的多种因素将持续推动机构投资者增配银行股。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显著放缓;银行资产质量超预期恶化;区域经济发展不达预期;公司发展战略执行不及预期;监管政策或行业政策出现不利变化。
投资策略:重估净资产为核心逻辑。当前银行资产质量数据保持平稳,对公贷款不良生成率下降趋势明显,但零售信贷资产质量仍需重点关注。从投资角度分析,关键在于重新评估风险位置和净资产价值,预计这将成为2025年行业估值上行的主要推动力。
具体选股策略建议关注以下两条主线:
1)高性价比品种:优先选择2025年业绩增速有望超越同业且分红回报率和估值空间具备优势的银行;
2)中长期配置型品种:重点关注商业模型具有特色、ROE较高且波动性低、市场预期差异大的银行。
责编:戴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