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基金管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更迭速度显著加快。据业内观察,2023年以来已有超过466位高管发生变动,其中涉及董事长变更87人次、总经理108人次,副总经理更是多达164人次。
这一趋势在中小型基金公司中尤为明显。以银河基金为例,这家成立于较早的公司近年来不仅频繁更换董事长,总经理职位也易主达14次之多(包括代任情况)。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贝莱德、国联基金、浦银安盛基金和中金基金等机构。
统计显示,在规模增长方面,银河基金自2020年达到1205.80亿元的历史峰值后便陷入瓶颈,尽管不断推出新产品,管理规模却始终在1100亿元上下徘徊。富安达基金的处境同样艰难:在经历五次董事长更替和六次总经理变动后,其管理规模从2023年中突破百亿大关降至去年四季度末的99.31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导致中小型基金公司管理层频繁变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股东回报压力增大,生存窗口期被压缩。其次,中小公司在渠道、人才和技术资源方面处于劣势,难以突破头部机构构筑的市场壁垒。再者,中小公司的战略容错空间较小,在同质化竞争中往往面临艰难抉择。
此外,公司治理结构失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股权分散或股东利益冲突现象在次新基金公司中较为普遍,这加剧了管理层的决策难度和压力。最后,部分中小公司对单一核心人物依赖度过高,这种"绑定效应"一旦无法持续,往往会触发高层更替。
业内人士认为,在行业马太效应日益显著的背景下,中小基金公司唯有通过优化治理结构、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实现突破。如何在保持战略灵活性的同时确保管理稳定性,将是这些机构面临的长期课题。
责编:戴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