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积水潭医院蒋协远院长和王军强主任领导的智能骨科团队,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成功为一名90岁高龄的骨盆骨折患者实施了经皮骨盆通道螺钉置入术。该技术属于骨科领域的高难度、高风险手术,但在机器人毫米级精度的引导下,整个手术过程高效精准,总耗时1.5小时,术中出血仅20毫升,每枚螺钉切口长度控制在约1.5厘米,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由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智航")自主研发,是该公司长期深耕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创新成果。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当前,天玑系列骨科手术机器人已在国内200余家医疗机构成功应用,累计完成超过10万台手术。
天智航总裁马敏介绍,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技术创新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能够同时满足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全节段脊柱手术需求,还可应用于骨盆、髋臼、四肢等部位的创伤修复以及髋膝关节置换术。这一系统是全球首个实现"三位一体"功能的通用型骨科手术机器人,2024年每台设备年均手术量已达到150例,接近国际通行标准的200例。
马敏指出,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核心优势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坚持自主创新道路,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应用案例。这些优势使得该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医疗领域的深入应用,未来的医疗服务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个性化。马敏表示,天智航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在产品研发的各个环节融入前沿科技理念,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实现更广泛应用。
尽管前景乐观,但国产手术机器人产业仍面临盈利挑战。马敏坦言,虽然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已成功建立临床应用体系,但在商业逻辑闭环方面仍在探索和完善阶段。他呼吁政府能像支持新药研发一样,在医保报销、医疗服务收费和商业保险等方面给予手术机器人更多政策支持,以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编:戴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