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生活网

京津冀协调发展11年,硕果累累,全方位高质量推进新阶段

  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卡车从北京经过河北廊坊到天津港,整个自动驾驶过程无需接管。   DC3楼是联通(怀来)大数据创新产业园数据中心。 本版摄影:江丹

  编辑《证券时报》 贺觉渊 江聃 郭博昊

  一旦宏图现,京畿大地展新颜。

  11年后,京津冀经济总量跨越6万亿元。北京市副中心、雄安新区“两翼”联动发展,科技创新丰硕。资源共享、互补优势和相互授权。。。现在,京津冀协调发展已进入全面、高质量、深入推进的新阶段。

  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规划的布局之年,也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新起点。京津冀将发挥协调发展的“续集”,寻求“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协调圈”建设的突破,努力建设现代首都市区,促进协调发展升级。

  1 “好邻居”变成了“家庭”

  京津冀地区从“好邻居”变成了“家庭”,从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到技术共同、产业互补。

  过去一年,工厂通道京冀段同时建成通车,大厂县与北京市副中心的通行时间缩短约30分钟;北京周边通勤定制快车新增雄安、武清等线路,共11条主线和39条支线;38条跨省公交线路正常运行,平均每天运输23万人次。。。北京和河北之间的“穿梭客”有更多的选择,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

  在过去的一年里,北京流向天津和河北的技术合同营业额为843.7亿元,同比增长12.7%。据编辑观察,在过去的11年里,北京输出天津和河北的技术合同营业额增长了10倍以上,2024年在高基数的情况下保持了快速增长。从单一产业向“六链五群”培育的有效性,京津冀产业互补的科研优势和相互支持已成为“主旋律”。

  2024年,朱雀2号改进型遥一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再次发射升空,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款液氧甲烷火箭从研发时代正式进入运营时代。朱雀2号火箭的知识产权所有者是总部位于北京的蓝箭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研发部总工程部长刘子腾告诉编辑,京津冀智力资源的支持使公司受益匪浅。从朱雀1号、朱雀2号到今年即将发射的朱雀3号,主要研发团队都集中在京津冀地区。

  京津冀地区的“家庭”特别体现在促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上。目前,京津冀地区拥有7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5个由三个地方共同建设。集聚带来了规模,但也激活了这个行业。2024年,智能网络新能源汽车集群发挥了主导作用,2024年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7倍。据统计,京津冀汽车产业产值已超过8400亿元,成为京津冀制造业的“第一产业”。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三个地方发展迅速。2024年,京津冀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长三角,计算能力指数在全国排名第一。在中国联通(怀来)大数据创新产业园,编辑看到,去年这个时候裹着“蓝外套”的数据中心大楼现在已经脱下了外套。工业园区工作人员告诉编辑,截至2024年底,中国联通(怀来)大数据创新产业园已建成2栋数据中心大楼,其中DC1楼已投入运营,上架率超过70%。编辑看到的数据中心DC3楼已完成土建和一层机电建设,一层客户上架率接近80%。

  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包含了更多的“智慧”。如今,如果你在京津塘被称为中国北方“黄金通道”的高速公路上行驶,你很可能会遇到正在执行运输任务的自动驾驶卡车。去年4月,京津塘高速公路跨越京津冀地区,实现了自动驾驶测试的全面开放。从北京经过河北廊坊到天津港,自动驾驶重型卡车可以实现从北京到天津的全过程。”由于京津冀地区的合作,自动驾驶卡车可以非常方便地在京津冀地区跨省运输,这是全国或世界政策的重大突破。”小马志兴副总裁、卡车业务部负责人李恒宇告诉编辑,这种在全国领先的做法不仅为企业提高自动驾驶技术创造了条件,而且为真正的货运订单带来了收入。

  回顾三地协调发展成果,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冯奎向编辑指出,京津冀协调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协调机制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为未来高质量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三“圈”建设将迎来重大突破

  2025年,京津冀协调将继续深化。编辑从相关部门了解到,2025年,以现代首都市区空间协调规划为出发点,“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协调圈”建设将取得重大突破,协调发展有望迭代升级,开花更多。

  2025年,一些重要的交通建设项目将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北京、天津、河北联合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协同办公室副主任周浩表示,北京唐城际铁路北京隧道段将于2025年建成,承平高速公路将建成通车,扩大通勤定制快车覆盖北京周边地区。

  每天在河北三河燕郊和北京副中心工作的张芳告诉编辑,他最期待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燕郊至北京副中心段的建成和运营。根据设计规划,22号线通过北京朝阳区、北京通州区、河北廊坊三河区和北京平谷区。建成后,将提高北京东部地区和河北廊坊市人民的通勤效率。最新信息显示,22号线已进入全速建设期。

  在“缝合”城市内部空间方面,北京东六环入口改造项目将成为连接顺义、大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重要渠道。

  此外,2025年副中心站枢纽将满足通车条件,15分钟直达首都机场,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机场和河北唐山,1小时直达河北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这些预定的服务目标表明,2025年京津冀地区的通勤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周浩说:“我们将继续推进北京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与河北的对接与合作,促进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收益、幸福和安全感。”。

  2025年是京津冀“十四五”规划结束的一年,也是京津冀共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迈出新工业化新步伐的关键一年。编辑了解到,2025年,京津冀将重点协调规划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发展。在科研成果协调方面,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朱建红透露,将出台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管理办法,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授权改革”、“先使用后付费”等中关村试点政策。

  刘子腾说:“公司将利用京津冀地区综合研发能力和政策支持,在人才引进、项目合作、流程验证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3 提高平原新城发展的重要性

  展望更长的时期,走向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新十年”,京畿道出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随着京津冀协调发展将以现代首都市区空间协调规划为起点,加强“核心”辐射引领、“翅膀”齐飞和重点产业链集团建设,也将促进北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等五个平原新城的优质发展。

  平原新城是承担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区域,是建设现代首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原新城需要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在促进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首都市区建设方面,更有效地承担承担、领导、联系和支持的主要功能。”北京市发改委党委书记、主任杨秀玲在2月14日举行的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

  从国际经验来看,纽约、伦敦和其他世界大都市圈的发展经历了从中心城市向大都市圈的演变过程。中心城市的产业要素溢出,功能得到缓解,辐射驱动能力得到增强,周边新城发展迅速。一般来说,中心城区向外30-50公里是通勤圈,是大都市圈发展的关键区域。五个平原新城位于北京的通勤圈。

  平原新城承担着承担中心城市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联动北京周边城市共同发展、辐射推动周边城市融入协调发展模式的重要功能。为实施新城功能定位,顺义将重点建设空中经济试验区;大兴将重点建设协调发展示范区;亦庄将重点建设新质量生产力示范区;昌平将重点建设科技创新活力区;房山将重点建设科教一体化文化名胜区。从交通规划的角度来看,平原新城将推进50多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和15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建设,加快与中心城市、城市副中心、北京周边地区形成半小时的交通圈。

  编辑了解到,北京最近发布了5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计划。杨秀玲表示,实施计划是围绕有效发挥平原新城在现代首都圈的圈节点功能制定的。”我们将进一步与天津、河北合作,建设现代首都圈,推动京津冀建设中国现代试验区和示范区。”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曾刚在接受《证券时报》编辑采访时建议,三地可以深化开放和要素流动,提高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空中经济区为载体,探索数据跨境流动、跨境金融、国际人才引进等规则对接,试点跨境研究人员税收优惠、跨境执业资格认可等政策,在京津冀地区布局全球离岸创新基地。

  冯奎认为,下一阶段应该在建设“创新社区”方面提出更高的目标。通过制度开放,消除要素流动障碍,深化产业协调,加强人才流动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释放京津冀内生增长驱动力,成为中国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模式。

责编:戴露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