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证券时报》 郭博昊
今天是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11周年。站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回顾过去和未来,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宏伟的蓝图,也是从规划到现实的生动实践。最近,编辑在调查和采访中深刻感受到,政府部门服务水平的提高、企业能源的提高和对未来的良好预期正在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京津冀地区的流动速度更快。最近,编辑从东三环到位于北京市副中心和河北大厂县交界处的北京发改委办公室,参加了京津冀协调发展11周年新闻发布会。整个过程只花了38分钟,通勤时间显著缩短。广渠高速公路与北京市和城市副中心相连,改变了过去过度依赖京通高速公路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城市副中心和大厂县通勤人员到达北京的交通效率。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先锋”。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促进了人员交流,而且促进了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
如今,京津冀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开一条路”、“共建一辆车”、“共建一批花园”、“智能计算网络”正在链接产业的新优势。编辑采访的许多企业负责人对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带来的产业链协调效应赞不绝口。产业链协调是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资源要素的跨域整合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而且提高了整体效率,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驱动力。
现在在京津冀地区,工作效率更高。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京津冀地区在跨省自动驾驶卡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背后的支持原因,正如小马志兴副总裁、卡车业务部负责人李恒宇所说,是三个地方相互认可的资格和里程。制度创新是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保障。从资格相互认可到数据共享,制度层面的突破为区域协调扫清了障碍。
11年是一个新的起点。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项目。从蓝图到现实,从探索到深化,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正以更开放的态度、更紧密的联系和更高效的机制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责编:戴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