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机器人科技产业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北京市成功聚集了一批国内顶尖的研发机构,并建立了领先的标准体系和服务平台。这为推动人形机器人等高端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2024年服贸会上,多款人形机器人吸引了广泛关注。
科技创新是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北京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人机交互等前沿领域持续取得突破,加速了机器人智能化进程。去年10月,工信部与北京市联合推动成立了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该中心围绕“天工”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和“开物”多能具身智能体平台两大任务开展攻关研究。目前,其自研人形机器人已实现雪地等复杂地形快速通行以及百级以上台阶连续攀爬能力,峰值速度达到12公里/小时,运动控制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机器人提供多种服务。
应用场景的拓展是推动技术落地的重要环节。北京市已推动78种创新产品实现93个场景应用。例如,在园林领域,玉渊潭公园设立了机器人工作站,实现了清扫、消杀、巡检等多方面需求覆盖;在制造领域,机器人已在3C智能工厂和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医疗领域则通过智慧药房管理和手术治疗等场景提升了智能化水平。
北京市还积极打造标杆应用场景。未来计划推动机器人在教育、水务、特种危险作业等多个领域的示范应用,并鼓励学校和医院开放更多场景,支持机器人企业针对实际需求定向研发,进一步提升技术的实用性和覆盖面。
责编:戴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