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户在田间采收藠头。毛文涛摄 |
连日来,在湖南江永千家峒瑶族乡凤岩山村藠头种植地,村民们正忙着拔藠、去土、除杂、装筐,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眼前的这一片藠头田里,每天都有30余名村民前来采收务工。
立春刚过,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便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当地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积极探索推行“稻+菜”轮作种植模式,为乡村振兴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美好画卷。
藠头种植技术简单、投入成本低、周期短,晚稻收割后便可下种藠头,来年开春藠头采收完后,又可翻耕种植早稻,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凤岩山村种植户王抗全便是“水稻 + 藠头轮作”模式的受益者之一,今年是他采用这种植模式的第二年,尽管前段时间遭遇干旱天气,但在乡里技术人员的定期指导和滴灌技术的助力下,他种植的90亩藠头依然长势喜人。由于藠头品质优良,市场需求旺盛,现在每天都有2-3亩的藠头“走出”瑶山。
王抗全高兴地介绍说:“今年藠头产量还不错,不仅品质好、而且价格好,销路好,全部都给深圳、长沙、衡阳的客户预订了。我今年种了90亩,每亩能卖五六千元,利润有两千五百元以上。”
近年来,千家峒瑶族乡因地制宜,积极引导村民采用“水稻+藠头”轮作种植模式,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目前,该乡藠头种植规模近2000亩,产值超1300万元,不仅稳定了市场的菜篮子,还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千家峒瑶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易林峰表示:“这几年藠头种植让我们的村民尝到了不少的甜头,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技术培训、田间指导,让更多新技术、新理念深入田间地头,继续整合更多的闲置土地,引导村民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藠头,带动更多村民致富。”(许晓磊 周文 陈丽华)
![]() |
藠头基地。毛文涛摄 |
责编:戴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