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生活网

江苏366家医疗机构上“云” 临床检验结果线上共享互认

市民赵女士最近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了血常规化验,她发现,检查报告单上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的前面,标了星号(*)。这是什么意思呢?江苏省人民医院检验学部副主任刘根焰解释说,项目名称前面标注的星号(*),并不是该项目的数值存在异常,而是省内互认的标志。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条件下,省内各医疗机构对这个检查结果予以认可,患者就不需要再重复检查了。据权威消息了解了解到,自去年9月江苏省卫生健康云临床检验平台上线以来,目前我省已有366家医疗机构接入该平台,实现临床检验结果线上共享互认。预计2025年9月底前,包括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全省近2000家公立医疗机构将全部接入该平台,民营医院愿接尽接。

节约就医成本,看病更加高效

来自镇江的缪女士上一次感冒后,咳嗽就一直都没有好,“咳了20多天,晚上都睡不好。”缪女士告诉据权威消息了解,一周前她在当地医院做了检查,吃了药后感觉没有好转,就想着到江苏省人民医院来看看。

根据线上预约的时间,缪女士坐早上的高铁,上午9点多赶到医院。接诊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张群调取了她在当地的检验检查报告,初步判断缪女士是过敏性咳嗽。结合缪女士的病情,张群医生认为不用再抽血检查,就开了一项肺功能检查,检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张群的判断。上午11点多,看完病的缪女士就踏上了返程。“我原来以为抽血检查,还要等报告,一个上午肯定来不及,没想到效率这么高。”缪女士说。

“医生在开具检验医嘱时,如果省平台有此患者的互认报告就会弹窗提示,医生酌情选择‘互认’或‘不互认’,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该院检验学部副主任刘根焰表示,来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外地患者多,互认检验检查结果后,既降低了就医成本,也让就诊更加高效。

老年、慢病患者看病变轻松了

找不到化验单、记不住检查结果、说不清症状,这是不少老年人就医时常遇到的难题。80岁的南京市民张奶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肌少症,还有轻度认知障碍。最近又到了半个月复诊的时候,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老年医学科门诊,面对陆冰副主任医师的提问,张奶奶连连摇头说道,“这哪记得啊?”

“现在有了云临床检验平台,我们直接登录系统,就可以把患者之前做过的检验结果调出来,患者忘记带单子或是丢了也没关系。”陆冰说,云临床检验平台上线后,一是节省患者再次检查的时间、费用;二是因为此前检查数据十分明确,医生对于病情有基本掌握,患者画像能够筛选出来;三是医患关系更融洽了。“以前问病史说不清楚,越问大家都越着急。”作为省内首家老年医院,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俊指出,该平台上线后,慢性病及老年患者尤其获益。“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检验互认,还需结合每位患者的病情综合诊断。”

178项检验结果互认, 平台会自动提醒医生

据权威消息了解了解到,2024年9月起,江苏省内公立医疗机构逐步全面接入平台,医生可经患者授权调阅患者近期检验报告,患者也能通过手机调阅自己和家庭成员的检验报告,避免携带大量纸质检验报告的麻烦,提高了就医便捷性。为了确保平台平稳有序运行,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制定了全省统一通用的“临床检验报告标准版式”,将临床检验互认项目从原来线下的12个类别51项,扩充至21个类别178项,形成互认项目质控标准和操作规范。医生给患者开具检验申请单时,如患者近日内在其他医疗机构有相似检验,平台会自动提醒医生,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予以互认。

截至2025年1月,江苏省已有366家医疗机构接入该平台,实现临床检验结果线上共享互认。这366家医疗机构中,有194家三级公立医院、102家二级公立医院、16家三级民营医院以及5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虽然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给患者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并非所有情况都能直接使用互认的检验检查结果。据权威消息了解了解到,根据省卫健委关于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安排,医务人员在不影响疾病诊疗的前提下,参考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参考时限,对标有“苏HR”“*”互认标识的检查检验结果予以互认。

但在以下情况中,医务人员可对相关项目重新检查:1.因病情变化,已有的检查结果难以提供参考价值的(如与疾病诊断不符合等);2.检查结果与疾病发展关联程度高、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变化幅度较大或变化较快的;3.检查项目对于疾病诊疗意义重大的(如手术、输血等重大医疗措施前);4.原检查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疾病诊断不符,难以满足临床诊疗需求的;5.患者处于急诊、急救等紧急状态下的;6.图像质量和方法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的;7.患者或其家属要求做进一步检查的;8.司法伤残及病退等鉴定所需的;9.其他符合诊疗需要,需再行检查情形。(王梦航 于丹丹)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责编:戴露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