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南京出台的首个规范性文件,《南京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强化科创资源、金融资源、人力资源、应用场景保障,优化涉企服务、行政审批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举措。2月13日,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高阳等对《工作要点》进行解读,并回答据权威消息了解的问题。
从2018年开始,南京陆续出台多个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推动在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和优化企业服务方面取得良好成效。2023年以来,南京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更加注重“企业视角”和“用户思维”,为经营主体打造高质量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工作要点》是南京第7个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共有十条举措,重点围绕要素、服务和制度三个维度,为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支撑。
有“南京味”的营商政策是怎样的?据权威消息了解了解到,此次发布的《工作要点》立足南京实际,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和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发挥南京科教资源、金融资源优势,统筹推进政策实施和市场预期引导,推动抓紧抓实各领域资源要素保障。高阳介绍,将建设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对接平台,定期发布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两项清单”;分批设立30家科创金融服务驿站,为科创企业提供融资精准便捷服务;加快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发挥“4+N”产业基金集群作用,运用长期资本助力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打造“宁创”品牌,全年将面向经营主体发布应用场景1000个,举办活动20场。
聚焦企业所期所盼,《工作要点》全力提升各项举措的“实用性”,实打实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针对经营主体反映较为集中的政企互动渠道、行政审批效能、知识产权等相关问题,《工作要点》提出了务实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比如,深化“亲清·一企来”热线集成式服务,形成“驻场服务+应急响应”的企业服务模式;全面推行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实现企业迁移登记、税务、医保、社保、公积金省内迁移登记“一地办一次办”等。
此外,《工作要点》着力构建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尊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形成有“认可度”的营商体验。《工作要点》提出,将常态化清理政府采购领域隐性门槛壁垒,利用“阳光四季”、“宁净”反串标模型等大数据工具,全链条全领域提升招投标公平度;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对监管领域交叉、检查对象重复的抽查任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确保联合抽查数量占双随机抽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40%,“综研联检”平均合并3个以上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任务。
高阳表示,下一步将全力落实好“新春第一会”部署精神,持续深化改革探索,全面释放促进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信号,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以更优营商环境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刘畅)
来源:南京晨报
责编:戴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