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王宁
为加强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规范程序化交易行为,维护期货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中国证监会近日起草了《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条例(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条例》)
许多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管理条例》的出台将为市场参与者明确法律界限,有效提高市场透明度,帮助行业长期稳定发展。
程序化交易将有据可依
一般来说,程序化交易可分为高频交易和中低频交易。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及衍生品法》对期货程序化交易有相关规定,中国证监会也高度重视交易行为。因此,在总结早期监管实践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管理条例》。
国投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凤华告诉编辑,《管理条例》有利于将程序化交易监管纳入合法合规轨道。同时,明确高频交易、中低频交易等概念,明确规定高频交易的延伸、内涵和特点,避免误解。
浙商期货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编辑表示,《管理条例》首次定义了期货程序化交易的概念,为未来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标准化,为期货交易所和中国期货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期货公司的全链、全周期监控提供了指导。
苏凤华表示,《管理条例》明确了期货公司和交易员的义务和职责,解决了以往程序化交易监管过程中规则缺失的问题,期货公司为交易员的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管理条例》要求期货公司不得在同一物理设备中部署交易信息系统和客户技术系统,有利于确保行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有助于长期稳定发展
《管理条例》对期货公司提出了许多要求。例如,与程序交易客户签订委托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期货公司应将系统外部接入管理纳入合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健全接入测试、交易监控等全过程管理机制。
“在短期内,管理规定将增加许多测试、报告和其他工作,访问过程将变得更加标准化。对于高频交易客户,除了软件系统相关事项外,还将有大量的托管机房事项需要详细报告。”苏凤华表示,程序交易员,特别是高频交易客户,交易行为越来越标准化,中长期将有效提高市场透明度,优化市场竞争模式。
浙商期货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补充编辑表示,对于期货公司,短期内需要提高信息管理能力,尽快制定更详细的管理规定。从中长期来看,《管理条例》要求期货公司保持展览行业的底线,明确不得侵犯其他交易员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期货公司在短期展览行业需要从哪些方面提高质量和效率,苏凤华认为,期货公司应及时向客户解释政策,交易程序应设定阈值。此外,在程序交易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由于信息技术资源有限,期货公司应做好资源分配和资源退出,努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有限信息技术资源的产出效率。
责编:戴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