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第六代移动通信(6G)技术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在近期举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主题日"——6G技术与产业创新论坛上,多位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这一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6G的发展不仅将突破现有5G技术的局限性,更将推动实现前所未有的网络性能和应用场景拓展。与会专家普遍认为,6G技术的进步将为智能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但其发展需要依赖跨学科协作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生态体系共建。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在论坛上强调,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6G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领域。他表示,加快培养和汇聚高水平的6G科技人才对于推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指出,传统通信系统在香农理论框架下面临着诸多挑战。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语义通信、同义映射等创新方法,研究团队提出了"智简"(Intellicise)通信系统架构,这一创新方案有望显著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能耗。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Tony Quek在论坛上分享了他对6G未来发展的看法。他认为,6G技术将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绿色能源等领域深度融合,从而催生一系列新的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特别是在低空经济和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6G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关村泛联院院长黄宇红在论坛上提出了"智简内生6G网络"的创新构想。她介绍称,这一新型网络架构通过"底座+内核+中枢"的设计理念,实现了功能和资源的智能化调配与优化组合。
中国信科集团专家陈山枝则重点介绍了6G技术在星地融合方面的最新进展。他指出,未来6G网络将通过卫星与地面通信系统的协同工作,实现对数字孪生、万物智联等新兴应用场景的全面支持。
诺基亚高级标准化负责人Balazs Bertenyi表示,6G技术的核心价值将源于沉浸式通信、物联网感知业务和基础定位服务等多元化应用。他强调,未来的6G架构应遵循统一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并将可持续性、韧性和安全性作为重要考量。
在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还深入探讨了6G技术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们普遍认为,在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6G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更加智能、互联的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高地,已在6G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北京市有望在全球6G技术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
责编:戴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