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和宋令东身穿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顺利完成第三次出舱任务。
目前,空间站舱外航天服运行状态良好,已成功保障19次出舱活动。其中单套服装使用次数最高达17次,远超"3年15次"的设计寿命指标。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专家介绍,科研团队建立了完善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航天服进行寿命评估,并通过在轨测试和地面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科学预测其剩余寿命。这一方法既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又有效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专家表示,科研人员深入研究了在轨数据和试验结果,制定了一套科学的评估标准,并通过材料测试和产品验证,精确确定航天服的寿命边界。同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确保每次出舱前设备状态良好。
据悉,这是我国首个实施在轨寿命评估的飞行产品。通过对现有设备进行延寿优化,不仅提高了使用效率,还节省了工程成本,体现了集约高效的管理理念。
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的重要装备。中国空间站现役产品为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设计寿命为在轨贮存3年、使用次数不少于15次。相较于第一代产品,二代航天服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高的安全可靠性。
2008年神舟七号任务中,翟志刚身穿第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完成了中国首次太空出舱活动。这是我国在空间探索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2021年神舟十二号任务中,刘伯明和汤洪波身着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了首次空间站阶段的出舱任务,标志着我国太空探索技术的新跨越。
责编:戴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