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新开源(300109.SZ)在2024年的盈利水平出现显著下滑。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净利润约为3.5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约29%。值得注意的是,医疗服务业务的表现持续低迷,其收入占比已降至个位数。
根据最新财报,新开源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06亿元,同比增长1.45%,但净利润却同比减少29.07%,达到3.5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实现净利3.61亿元,同比下降25.76%。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同样不容乐观,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录得3.25亿元和0.8亿元,同比下滑幅度分别为17.69%和33.75%。
对于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公司指出高分子聚合物产品(PVP系列)毛利率的下降是关键因素。具体来看,2024年公司精细化工业务的整体毛利率为47.80%,较去年同期减少11.82个百分点。从产品细分情况来看,PVPK30、PVP-I、欧瑞姿系列和PVP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38.04%、31.88%、63.37%和53.16%,同比分别下降了15.65个百分点、7.8个百分点、12.22个百分点和10.01个百分点。
现金流方面,公司去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2.56亿元,同比下降47.56%。对此,公司解释称主要是由于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减少所致。尽管PVP系列产品在2024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1%,达到7.48亿元,但其核心单品PVPK30的表现却不如预期,收入为4.92亿元,同比下降10.77%。
医疗服务业务作为公司曾经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近年来表现持续不佳。统计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该业务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逐年下降,从53.18%一路降至2024年的9.63%。与此同时,其对毛利的贡献也从61.84%大幅下滑至7.99%,显示出这一板块对公司整体业绩的支撑作用已明显减弱。
此外,公司去年还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约0.45亿元,其中主要针对两家全资子公司的商誉减值分别为0.23亿元和0.22亿元。回顾历史,新开源在2015年曾通过收购呵尔医疗、三济生物和晶能生物三家公司正式进军医疗服务领域。这三次并购的总交易金额高达5.43亿元,当时的收购溢价率分别达到1394%、890%和1238%,显示出公司当时对这一新业务板块寄予了很高期望。
通过跨界并购,新开源确立了"精准医疗与精细化工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然而,医疗服务业务的持续缩水显然超出了公司的预期,也凸显出公司在多元化布局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责编:戴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