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家在月球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对嫦娥六号任务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进行深入分析,科研团队成功揭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天文学秘密。
这项研究表明,在42.5亿年前,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SPA盆地)曾遭受过一次剧烈的撞击事件。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月球演化历史中的重要空白,更为整个太阳系的早期撞击史研究提供了关键参考数据。相关研究成果已在权威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上发表。
作为内太阳系的重要成员,地球和月球都经历过相似的天体碰撞历史。月球表面广泛分布着不同大小的陨石坑,这些"伤疤"记录着太阳系漫长而剧烈的演化过程。
其中,南极-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上最古老、最大的撞击遗迹,其直径约为2500公里。这一巨型撞击坑的存在,为研究月球乃至整个太阳系的早期历史提供了宝贵线索。
长期以来,精确测定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形成时间一直是国际天文学界的重大科学难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通过细致分析嫦娥六号带回的珍贵月壤样品,在不到5克的样本中筛选出20颗关键岩石颗粒。
经过系统性研究,科学家们最终确定该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这一发现不仅为太阳系早期历史建立了重要的时间参考框架,更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基准,对开展行星科学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责编:戴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