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张文湘
1月20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港务集团”)发布2024年业绩快报。经初步核算,上海港务集团预计2024年收入为379.2亿元,同比增长1.0%;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146亿元,同比增长10.6%。
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增加
根据公开信息,上海港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上市公司,也是上海港公共码头的运营商。其主要业务包括集装箱、杂货、港口物流和港口服务。
根据上海港集团官网数据,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准箱大关,2024年首次超过5000万标准箱。
集装箱吞吐量是衡量港口运输能力和国际贸易水平的关键指标。根据上海集团官方网站数据,2024年,上海集团深化与全球班轮公司的合作,优化航线布局,提高中转效率。国际中转业务同比增长20%以上。同时,在海关、海事、边检等港口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上海港“9610”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推广沿海地区、国际集群、国际集群也成为集装箱增量的新引擎。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不断增长,一方面凸显了上海港世界级航运枢纽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凸显了中国在全球航运领域的地位。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5000万标准箱,不仅体现了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实力和活力,也表明国际贸易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一成就突出了中国在全球航运模式中的主导地位。中国港口设施先进,运营效率高,能够满足全球贸易对物流运输的需求。”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志培元告诉《证券日报》编辑。
新趋势带来新的机遇
近年来,航运市场正朝着“绿色、数字、智能”的方向发展。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国际航运市场的集中度仍将保持较高,船舶大型化、运营联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将继续,并将对港口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上海集团在2024年9月13日的投资者关系记录中表示:“公司大力建设绿色港口,不断提高港口清洁能源的比例。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灌装,LNG(液化天然气)船舶加注实现正常供应。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了中国第一艘集装箱船的绿色甲醇加注。公司积极实施陆地改造水、海铁联运、水转运等多式联运,不断减少碳排放。”
国内航运相关人士表示:“在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航运业的‘脱碳’也备受关注。随着国内政策的推进,航运业的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将成为未来的关键趋势。”。
除了绿色,航运市场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上海集团在上述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推进数字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和精细管理,实现码头调度、电子配送等场景的自动化和协调,继续建设数字港口,使港口航运产业链合作伙伴。
在这方面,支培元表示,“港口未来的转型和发展方向将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除了推广岸电设施普及、船舶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应用外,还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成为关键的发展方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港口运行的智能调度和设备的自动化运行,提高装卸效率和物流周转速度,降低劳动力成本。”
责编:戴露露